凯发k8国际

Xi'an IINSTITUTE OF K8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Co., Ltd

img

掃描訪問網站

網站首頁
img 當前位置:礦權展示 > > 新疆和靜縣察汗烏蘇金礦普查

新疆和靜縣察汗烏蘇金礦普查

發布時間:2013年4月16日 08:00

资讯來源:本站原創

作者:管理員

浏覽量:126

一、探礦權證基本情況:
 
理查許可證編号: T65120090102023767
 
探礦權人:       西安地質礦産理查開發司
 
理查項目名稱:    新疆和靜縣察汗烏蘇銅礦詳查
 
圖幅号:         K45E010007
 
礦區(理查)面積:18.37 km2
 
探礦期限:        2013年4月27日至2016年4月27日
 
理查單位:       西安地質礦産理查開發司
 
礦區範圍拐點坐标:
①、85°30′00″ 42°27′00″
②、85°35′00″ 42°27′00″
③、85°35′00″ 42°25′15″
④、85°33′00″ 42°25′15″
⑤、85°33′00″ 42°25′45″
⑥、85°30′00″ 42°25′45″
二、礦區基本情況:
    交通位置:理查區西南距烏魯木齊約330km,東距和靜縣城直線距離約70km,行政區劃屬于新疆和靜縣管轄。沿縣級柏油公路可以到達理查區南部的察汗烏蘇水電站。理查區公路8km為簡易公路,交通較為便利。
    自然地理:成果區屬于天山南麓中段,焉耆盆地西部,山脈走向東西向,山體切割深,高差大,平均海拔高度2800m,最高3339m。成果區屬于北寒帶大陸性幹旱氣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7.6℃。年均降水量191.2mm,年蒸發量2118.1mm,年均無霜期181天。5-9月為野外最佳成果時間。
\"\"
    以往成果:
    1、1966-1969年,新疆地質局區測大隊對該區域哈拉毛敦幅(K-45-ⅩⅣ)進行了正規的1:20萬區域地質檢查成果,系統研究了本區地層、構造、岩漿岩及礦産特征,為本區目前關于金屬、非金屬礦産最為系統的資料,該成果資料為本次普查成果提供了較可靠的基礎地質資料。
    2、1985年,新疆305項目辦在該區進行了1:50萬化探掃面成果,取得了重要的區域化探資料,也是該礦權取得的依據。
    礦區已投入成果量:
    1、2008—2009年對理查區全區開展了1:2.5萬地質草測和1:2.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采集了少量化學樣。初步了解了理查區内地層、構造、岩漿岩等特征,圈定單元素異常35個,圈定以金銅為主的綜合異常5個,發現金礦化體2條。
    2、2010—2011年對理查區南部接觸帶兩側進行1∶10000地質草測,大緻查明了礦區南部地層、構造、岩漿岩的分布情況和特征,對原來劃分的部分黑雲花崗岩重新進行厘定,歸屬為灰質角礫岩,大緻查明了區内成礦條件及控礦因素。采用1∶1000地化剖面測量,對HS-1、HS-2、HS-3、HS-4和HS-5水系沉積物異常進行了查證,大緻查明了礦區水系沉積物異常引起的因素。在含金石英脈分布情況較好礦化地段施工了少量探槽,并測制了理探線剖面。通過成果,發現金礦化帶一條,礦化帶長約2600m,寬6-13m;圈出金礦體3條,其中金礦化帶内的K1礦體厚度一般0.12-0.35m,最大厚度1.80m,平均厚度0.44m,金品位為0.61-6.68×10-6,平均品位1.44×10-6,地表礦體出露長度約2200m;
    3、2012年察汗烏蘇金礦普查項目組開展了1∶10000、1∶5000地質草測;1∶1000岩石地化剖面測量及槽探成果,通過成果在區内接觸帶兩側發現不同期次的長英質脈體、細粒鉀長花崗岩脈、石英脈,表明區内具多期岩漿活動。在接觸帶外側泥盆系薩阿爾明組發育綠簾石化綠泥石化條帶,帶寬數米—數十米,在蝕變帶較寬部位的接觸帶内側金礦化較好。發現區内主要構造有兩組,一組為近東西向構造,走向100—120°,與區域構造方向基本一緻,在接觸帶外側可見拉伸條帶等,在接觸帶内側可見石英拉長定向排列,具脆韌性特征。含金石英脈沿該帶分布,石英脈呈單脈狀,網脈狀、複脈狀。另一組為北東向構造,走向40-60°,沿構造裂隙具鉀化現象,即原區域上劃分的鉀長花崗岩相帶。重新圈出礦化帶長約2700m,帶寬20-70m,總體呈南東115°方向展布,帶内石英脈成分支複合狀。帶内石英脈兩側金礦化、鉀化、矽化等蝕變發育,局部可見弱褐鐵礦化。在沒考慮工業品位和礦床品位等指标的情況下,以邊界品位1×10-6在金礦化帶内圈出金礦體23條,金礦化體9條,金礦體編号為KⅠ、KⅡ、KⅢ、KⅣ、KⅤ、KⅥ、KⅦ、KⅧ、KⅨ、KⅩ、KⅪ、KⅫ、KⅩⅢ、KⅩⅣ、KⅩⅤ、KⅩⅥ、KⅩⅦ、KⅩⅧ、KⅩⅨ、KⅩⅩ、KⅩⅩⅠ、KⅩⅩⅡ、KⅩⅩⅢ;金礦化體編号為KHⅠ、KHⅡ、KHⅢ、KHⅣ、KHⅤ、KHⅥ、KHⅦ、KHⅧ、KHⅨ。受近北西—南東壓扭性斷裂構造控制。理查區内主要的金礦化體KⅩ、KHⅡ、KHⅦ由細條帶狀石英複脈組成,其餘金礦體主要為石英單脈,礦體與圍岩界線較清楚。
三、礦區礦産特征:
    區域成礦帶:理查區屬于艾爾賓山(殘餘盆地)Fe-Mn-Cu-Au-W-Pb-Zn-RM-石墨-矽灰石-紅柱石成礦帶(Ⅳ-1-⑤)
    礦區地質:理查區位于塔裡木-南疆地層大區(Ⅳ1)-南天山地層區(Ⅳ13)-薩阿爾明地層小區(Ⅳ13-6),區域出露地層主要為古生界中泥盆統薩阿爾明組,淺灰綠-灰黑色凝灰質砂岩、凝灰質砂礫岩、凝灰質粉砂岩、千枚岩,夾砂質泥岩、泥質粉砂岩、炭質闆岩及變質中-酸性凝灰岩。理查區位于塔裡木-華北闆塊(Ⅱ)之塔裡木微闆塊(Ⅱ1)-東阿萊-哈爾克古生代陸緣裂陷盆地(Ⅱ11)。南鄰塔裡木北緣,北鄰那拉提-紅柳河縫合帶,兩者間以北西-南東向的深大斷裂為界,斷裂面傾向南偏西,構造線為北西西向。測區岩漿活動強烈,酸性侵入岩發育,大面積出露于測區中部和北部。侵入期次為華裡西中期二階段,岩性主要為黑雲母花崗岩(γ42b)、斜長石斑晶黑雲母花崗岩(γ42b(x))、鉀長石斑晶黑雲母花崗岩(γ42b(j))
    物探異常:
    化探異常:區内圈出的5個綜合異常,其中受接觸帶控制的綜合異常3個,受岩體控制的綜合異常2個。受接觸帶控制的綜合異常分别是HS-3、HS-4和HS-5,組合元素數量多。元素組合從中低溫到高溫均有分布,反映出異常的形成是多種因素多次疊加的結果,與區内岩漿熱液活動有關,也與地層元素的遷移富集有關。受岩體控制的綜合異常分别是HS-1、HS-2,分别位于(Cγ2b)淺灰色、灰白色淺肉紅色黑雲母花崗岩與斜長石花崗岩(Cγ2b(x))岩相接觸帶上。元素組合中高溫均有分布,以中低溫元素組合為主,以岩體岩漿熱液影響為主,分布範圍較小。
    遙感異常:
    礦體特征:礦石以碎裂狀石英脈型為主,在接觸帶北側黑雲花崗岩體内由含金石英脈岩組成含金礦化帶,帶寬20-70m,距離接觸帶2-80m,帶内石英脈成分支複合狀,礦化帶長約2700m。在8線以東帶寬20-30米,帶内分布2-3條石英脈,脈寬5-25厘米, 8線-19線帶寬20-70米,帶内為石英單脈型礦體和石英複脈型礦體,石英複脈帶1條,長500餘米,寬0.2-8.00米,兩側為石英單脈,石英單脈6-8條,寬度0.5-45厘米,間距1-5米。19線以西帶寬20米左右,為零星石英單脈,規模較小。礦化帶相比較東西兩側細晶岩脈和細粒鉀長花崗岩脈不發育。金礦化體賦存于接觸帶内帶華裡西期中期鉀長石斑晶黑雲母花崗岩中,受近北西—南東壓扭性斷裂構造控制。成礦石英脈大緻平行排列,單脈長幾十米至幾百米,脈厚0.2-1.00米,脈體周圍有石英脈及網脈,礦脈有膨脹、收縮、分支、複合和尖滅再現現象。理查區内主要的金礦化體KⅩ、KHⅡ、KHⅦ由細條帶狀石英複脈組成,其餘金礦體主要為石英單脈,礦體與圍岩界線較清楚。
四、成礦規律:
    成礦類型:成礦時期為華力西中晚期,顯示了岩漿期後熱液成礦和構造控礦的特點,岩體接觸帶是控礦的重要空間,分布于岩體内的金礦與岩相帶無關,多是含礦熱液沿破碎帶充填的産物,矽化、綠簾石化、角岩化等熱液蝕變是找礦重要标志。礦床成因劃分為中酸性侵入體接觸(熱液型)帶型金礦。
    控礦因素:金礦(化)體受岩體接觸帶和北西西向斷裂構造雙重控制。找礦标志主要為煙灰色褐鐵礦化石英脈、化探異常、岩體接觸帶兩側和北西西向斷裂帶。地(岩)層為一套巨厚的複理石建造,對金元素遷移富集有利。岩漿岩的侵入形成酸性岩脈,為成礦物質活化、遷移提供了熱源。成果區受脆—韌性剪切帶影響見岩石破碎、破裂或角礫岩化,矽化、鐵白雲石化、高嶺土化強烈。該剪切帶為含礦熱液的活化、運移可能提供了通道。含礦熱液沿剪切帶運移在低壓擴容的次級構造中由于溫壓條件的突變富集成礦。
    礦床特征:金礦石自然類型含金石英脈型。金屬礦物有自然金泡铋礦及少量钛鐵礦。礦石主要為隐晶質結構,礦石構造為塊狀構造及條帶狀構造,石英單脈礦體蝕變弱,石英複脈具弱褐鐵礦化、鉀化、矽化、弱白雲母化、弱高嶺土化。近礦圍岩為斜長石斑晶黑雲母花崗岩,未見明顯的蝕變現象,和北東向構造交彙部位具鉀化。
五、找礦遠景:
    找礦标志:
地層标志:泥盆系薩阿爾明組中下統與岩體解除部位,發育條帶狀綠簾石化、綠泥石化、角岩化等。
岩石标志:區内分布斜長花崗岩區、及其細粒鉀長花崗岩脈、細晶岩脈、近東西向石英脈集中發育的岩體邊部。
構造标志:北西西向構造壓扭性斷裂及具有鉀化的北東向構造帶。
化探标志:1∶25000水系沉積物測量、1∶1000岩石地化剖面測量化探Au元素異常和多元素綜合異常。
其他标志:接觸帶兩側是金成礦重要部位,接觸帶兩側是金成礦重要部位。
    主攻礦種和礦床類型:
根據成礦地質條件、已知礦化線索、1∶25000水系沉積物、1∶1000岩石地化剖面測量元素異常特征組合以及岩礦鑒定結果,确定主攻礦種為Au,兼顧W、Bi;主攻礦床類型岩漿岩接觸内外帶型為金礦,兼顧岩漿熱液型多金屬礦(花崗岩型)等。
    理查成果選擇:
根據目的任務要求及理查區實際特點,确定采用1:2000地形地質測量和1:2000水工環地質測量、槽探、坑探、鑽探及岩礦實驗等方法手段開展成果。考慮到司礦産開發思路,在淺深部工程選擇上拟以坑探工程為主,主要是較直觀、準确了解礦體沿走向和傾向上的變化,其次後期如果開發亦可利用。坑探工程分批次實施,随理查情況進展随時調整施工方案。
jhhsmy.com tianxujituan.com 100wenan.com
XML 地圖